目前,人們已意識到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來發展經濟,這樣的代價太大了。我國已提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的戰略,對整治水域汙染采取了一係列強有力的措施。我們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,為了擁有潔淨的,保護水資源,當從現在做起.不然的話,將會爆發一場可怕的災難!
我國水環境的前景令人擔憂。
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、水災害頻繁的國家,水資源總量居*六位,人均占有量隻有2500立方米,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/4,在世界排第110位,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。
多年來,我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,水環境持續惡化,由於汙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發生,不僅使工廠停產、農業減產甚至絕收,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,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,威脅了人類的生存。我國七大水係的汙染程度以汙染程度大小進行排序,其結果為:、、、、、,其中,遼河、海河、淮河汙染zui重。綜合考慮我國地表水資源質量現狀,符合《地麵水環境質量標準》的Ⅰ、Ⅱ類標準隻占32.2%(河段統計),符合Ⅲ類標準的占28.9%,屬於Ⅳ、Ⅴ類標準的占38.9%,如果將Ⅲ類標準也作為汙染統計,則我國河流長度有67.8%被汙染,約占監測河流長度的2/3,可見我國地表水資源汙染非常嚴重
我國地表水資源汙染嚴重,地下水資源汙染也不容樂觀。
我國北方五省區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資源,無論是農村(包括牧區)還是城市,淺層水或深層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汙染,局部地區(主要是城市周圍、排汙河兩側及汙水灌區)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汙染比較嚴重,汙染呈上升趨勢(金傳良等,1996)。
具體而言,根據北方五省區(新疆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、內蒙古)199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資料,按照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/T14848-93)進行評價,結果表明,在69個城市中,Ⅰ類水質的城市不存在,Ⅱ類水質的城市隻有10個,隻占14.5%,Ⅲ類水質城市有22個,占31.9%,Ⅳ、Ⅵ類水質的城市有37個,占評價城市總數的53.6%,即1/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汙染嚴重。至於海河流域,地下水汙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,2 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,符合Ⅰ-Ⅲ類水質標準僅有443眼,占評價總數的22.0%,符合Ⅳ和Ⅵ類水質標準有880和629眼,分別占評價總井數的43.7%和34.3%,即有78%的地下水遭到汙染;如果用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,在評價的總井數中,僅有328眼井水質符合生活標準,隻占評價總數的31.2%,另外2/3以上到監測的井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準。
為了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,加強水資源保護,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,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,1993年1月18日,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自1993年起,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。
麵對嚴峻的缺水、水汙染問題,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,珍惜每一滴水,采取節水技術、防治水汙染、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,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。